华为3月28日发布了2021年的半年报,营收6368亿港币,环比大幅下滑28.6%,当中我国消费市场上涨还多些,达至了30.9%,同时实现净利1137亿,环比快速增长75.9%。
这种2020年的8914亿营收就成了华为现阶段的发展史颠峰,
反之亦然的2021年华为的1137亿净利也是华为的发展史净利颠峰。
但是这高的吓人的净利主要就是跟王者和超核聚变(X86伺服器产品销售业务)的转卖有非常大亲密关系。
除此之外2021年华为产品销售与管理费环比减少93亿,也引致了净利的快速增长。
华为是在2020年11月签订协定转卖王者的,而华为顾客产品销售业务2021年同时实现营收2434亿,环比大幅下滑49.60%,这里头的大幅下滑非常大一小部分是源自王者转卖了,假如考虑到那个不利因素,华为顾客产品销售业务的大幅下滑并没所以大。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2021年华为的可佩戴电子设备、TWS音箱、睿智屏等在2021年营收快速增长均少于30%。
以TWS音箱为例子,根据旭日大数据的报告,2021年全球TWS音箱出货为4.9亿对,而除掉白牌音箱,品牌音箱销量仅为3.23亿对。
而在品牌TWS音箱里头,华为的销量也不高,2021年Q4份额仅为3.48%,排全球第八位,而第一位的苹果则高达42.76%.看出货量的话华为在那个季度仅为284万对。
因此相对于华为手机被制裁前2亿部的销量,这些产品的芯片库存较为充足。
美国的目标并不是打死华为,而是维持华为在低技术的水平,同时还能为美国创造收益,就跟我国国内其他专注于购买美国的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高技术产品然后专业组装三十年的公司一样。
除此之外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在发布会上重点提及,
2021年6月2日,鸿蒙系统2.0正式登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应用。
华为之所以要强调鸿蒙的装机量,是因为这意味着价值,在华为商城的官网上,就有专门的鸿蒙智联专区,从小家电,智能门锁到电单车,这些第三方厂家的电子设备支持鸿蒙,华为都是可以从中收钱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厂家都有能力和意愿搭建自己的软件团队。
而华为依靠鸿蒙赚钱,也避免了芯片无法购买的问题。
以2020年Q4为例子,IDC的数据,X86伺服器收入快速增长2.9%,达至约231亿美元。非X86伺服器收入环比大幅下滑9.0%至28亿美元。
云主机、VPS、挂机宝、游戏伺服器上永恒云
所以华为2021年28.6%的大幅下滑,是需要考虑到王者和超核聚变的转卖的。
卖掉了王者和X86伺服器产品销售业务,获得了现金流,那华为还没在持续快速增长的产品销售业务?
华为产品销售业务的亮点源自华为云和数字能源,
2021年6月7日,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胡厚崑,注册资本30亿港币。该公司的唯一股东就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00%控股。
碳中和大背景下,华为包括了数据中心能源,电动汽车电源,光伏等在内的数字能源产品销售业务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这对华为就比较有利了,华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第二是独立上市,这种一个优质的产品销售业务,在上市获取现金流的同时,又可以为股民和公司带来回报,虽然华为以前一直坚持不上市,但此一时彼一时。
但那个产品销售业务华为表现出了持续投资的韧性,我认为做硬件,提供零部件其实是华为比较擅长的,华为的车产品销售业务在以后出现快速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华为的核心基本盘是其运营商产品销售业务,是其护城河最深,各种专利技术标准最为雄厚,组织最完善,产品国产化做的最好的产品。
其实一项产品销售业务,上面有人懂你很重要,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有体会。
假如失去了通信产品销售业务,华为就失去了灵魂,看华为的兴衰,可以说就是看运营商产品销售业务。
华为源自运营商产品销售业务的收入在2016年达至2905亿后就进入了平台期,2016-2019年连续四年稳定在2900-3000亿港币之间,2020年突破了3000亿达至了3026亿港币,
而2021年为2815亿港币,比上年下降了7.0%。
规模最大的我国移动2020年资本开支为1806亿,当中5G相关资本开支1025亿,
2021年资本开支指引为1836亿,当中5G相关资本开支1100亿,并没出现明显大幅下滑,至少我国消费市场的规模还是稳的。
至于为什么运营商产品销售业务大幅下滑,由于华为没发布各个消费市场的数据,因此无从判断,
除此之外一些客户出于长期供货稳定性的考虑,可能会在签订三年或者五年合同时认为这是华为的弱项而影响其最终选择。
总之,运营商下降7%可以认为是开始受到了损失,但还没到伤筋动骨。
当然了,至少2022年大客户还是有投入的。
反周期研发投资
其实我觉得这是华为半年报的最大亮点了,2021年研发投入1426.66亿港币,而2020年为1418.93亿港币,在营收大幅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研发投入居然还快速增长了0.5%,营收占比从15.9%大幅上升到了22.4%。
2022-2023年会是华为最困难的冬天,但简单的说,华为为了生存做了很多准备:
1:从华为三大产品销售业务的角度来看,
首先作为华为基本盘的运营商产品销售业务在2021年开始受到影响,但总体尚属稳定,即使假设在今年再大幅下滑10%,2022年也仍可给华为带来2500亿港币以上的营收。
除此之外就是鸿蒙操作系统的装机量快速增长,不只是华为自己的电子设备,各种各样的第三方厂家接入华为鸿蒙系统,同时实现万物互联,也是能为华为带来收益的。
华为现阶段搞的全屋智能产品,对科技有所好奇心可以去华为的店里头去实际看看。因此华为的终端尽管大幅下滑,但仍将持续为华为带来现金流。
2021年华为顾客产品销售业务收入2434.31亿,预计今年将萎缩到2000亿以下。
华为的企业产品销售业务是其同时实现快速增长的重点,
在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
华为产品线比较长,技术也比较多、比较繁杂,我们通过‘军团’这种短链条的运作和管理授权,使得给我们的客户更容易跟华为做生意,我们希望这种试点能为客户,也为华为创造一个新的共赢的商业模式。
换言之,军团主要就是面向客户的产品销售组织。
当中尤其有意思的是显示芯核军团,那个是做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芯片的,其客户是京东方,华星光电等显示面板企业。
我们都很关心芯片什么时候同时实现去美化生产,其实从华为成立那个显示芯核军团来看,说明华为已经在开始面向拓展显示驱动芯片产品销售业务,显示华为对同时实现去美化生产的预期是乐观的,一般来说各个公司的产品销售人员都会在产品上市量产前半年到一年就开始拓展产品销售业务,假如开始拓展客户产品销售业务的话,那意味着量产的时间已经为时不远。
2:转卖王者和超核聚变带来了巨额现金流,使得2021年净利超千亿,而且那个574.31亿的处置子公司收益,应该不是转卖王者和超核聚变的全部收益,假如那个判断没错的话,则这两大产品销售业务的转卖将还会在华为2022年的半年报里头贡献净利。
3:华为仍有华为云和数字能源两个快速增长较快的产品销售业务,而且规模并不小,
我举个例子,做光伏逆变器的上市公司阳光电源,其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53.74亿,估计全年也就是200亿左右的样子,而市值现阶段就有1500多亿港币,这还是在现阶段A股低迷的情况下。而华为数字能源的营收和盈利能力都比阳光电源强得多。
一个快速快速增长的产品销售业务,华为不管是自己继续持有,还是转卖,还是上市都能获得现金流,哪个可以让华为利益最大化就走选哪条路,可以说印证了那句发展才是硬道理。
除此之外华为还有不少营收不高的小产品销售业务,比如华为智能安防产品销售业务,尽管进入该消费市场已经有几年时间,但是跟海康和大华相比差距仍然极大,并且并未显示出如虹的快速增长态势。
4:电动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产品销售业务(例如自动驾驶,车机软件)是华为最大的未来消费市场,但2021年进展还未进入收获期,还在战略投入期。
那个产品销售业务做起来,华为光是卖自动驾驶软件和鸿蒙智能座舱都能挣不少钱,看2022年华为电动汽车的相关产品销售业务能否有所表现。
再比如专利费收入,那个收费利润率极高,
2021年3月16日下午,华为在深圳发布了《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华为对外表示,为了促进开放透明与5G技术应用、平衡创新保护与行业发展,华为将从2021年开始对5G专利收取使用费,将提供适用于5G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单台许可费上限2.5美元。
从2019年遭受制裁开始,华为总体还是履行了比较好的社会责任,
从两个数据可以看出来,
一是2021年半年报其员工人数为19.5万人,只是比2020年的19.5万人略有下降,而仍高于2019年华为19.4万人的员工数量
最后说一下芯片的国产化情况,其实打破制裁,芯片开始供货的时间并不会太远,
同时去美化不是一定就要从28nm开始,也可以是先从对技术难度要求更低的40/45nm开始,可以和华为搞显示驱动芯片对照。
其实看华为的产品销售业务逻辑也可以看出来,在转向体积大的产品比如数字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
软件化比如鸿蒙,人工智能算法,华为云。
因为近两年内只有可能同时实现45nm/40nm/28nm芯片的去美化生产,要做5nm那种先进制程芯片尚需时日。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华为基本盘的通信电子设备也算是体积大的产品,可以通过优秀的系统设计和算法同时实现高性能。
同时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讲,本来我国只想做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而美国逼着我国什么都要做,要全盘通吃,这对美国是不利的。
这种的发展方式,比之前华为一枝独秀挺进无人区的发展可是要好。
对于华为而言,也逼迫华为下定决心走进了它以前从未触及的领域,鸿蒙就是一个典型。
永恒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