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舍弃国外旅拍全家福后,云岳母的小小的若非也称不上甚么事,没准还能正式成为今后 日常生活里的稀有自述。 (农健/图)
概要共2249字,写作约须要5两分钟
在互相理解宽慰的亲情下,摄影机放偏了、镜头太亮了、音频延迟时间马上会等小纰漏,都没给特定的线上会晤增添负面影响,两方双亲就在用户端应允了尖萼婚约。
文|南方周末本报记者 崔慧莹
隔着2块长方形玻璃屏幕,跨越南北两千多公里的距离,两方双亲在用户端见面问候,敲定了儿女亲事,这是我从未想过的订婚场景。云主机
原本,我们有一整套完美的计划——春节前夕,我和男友从工作驻地北京飞到男友家深圳,我双亲则从老家天津出发到广东周边游玩,顺便到深圳完成两方家长见面、订婚领证、看婚庆场地选纱试妆等一系列备婚流程。
但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第三个年头,尤其是在2022年1月以来,深圳、天津、北京三个大城市先后出现确诊病例的情况下,显然很难如此顺利。云主机
我的终身事是父亲最操心的。如果不是因为疫情负面影响出行,相信两方双亲都会坚持要求见面,近距离交流考察一番,才敢议定婚嫁事。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横跨三个带星涉疫城市的家庭来说,妥协与改变,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爸爸妈妈在用户端把我嫁了。
1
被打乱的会晤
就在新年伊始的1月7日,首次突破国内疫情防线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就在我的家乡天津引起轩然大波,我们春节的目的地深圳,也在7日这天发现2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
从那天开始,因元旦假期途经天津,北京朝阳发现确诊病例,以及离京前往深圳,我跟男友在北京先后做了5次核酸检测,在刺骨寒风与积雪中,排队一两个小时是常态。云主机
我看着壮硕的男友一身黑衣坐在大白面前,顶着叛逆的小辫子乖乖张嘴发出啊的声音,还委屈吐槽喉咙快要捅出茧子了求抱抱,喊着要去吃顿老北京涮肉补一补时,总会觉得人间值得,万物可爱。
出于职业习惯,每晚查看各地疫情的最新通报已经成了日常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是临近春节,我越辗转反侧——即使处于低风险地区,拿着多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但因北京、天津有中高风险地区,春节行程到底如何规划,机票如何预订,先回天津接双亲,还是直接到深圳相见?我彻夜难眠,焦虑不已。云主机
难关一步步被突破。天津在多轮全市核酸检测后,于春节前夕取消了低风险地区人员离津审批证明;深圳对北京、天津来往人员的管理,变为更精准的低风险地区往来人员只需3天2检,14天健康监测。再加上1月25日天津本土病例零新增,1月26日深圳达成14天本土零新增摘星,我一度对两家人的春节顺利团聚,倍感信心。
这例阳性患者住所,距离我双亲家只有2公里,属同一街道,疫情以来,这可能是病毒距离他们最近的一次。就在我看到消息的同时,覆盖全区的核酸检测也连夜展开。
除我之外,另外几个家在天津的表姐也都没能与双亲团聚,有人因参与防疫工作在酒店集中隔离,有人因行程轨迹有时空重合得独自居家隔离,而我爸爸妈妈的春节出行计划,也因等待核酸大筛,无直飞机票,响应非必要不出行号召等原因,彻底泡汤。云主机
云主机、VPS、挂机宝、游戏服务器上永恒云
原本,排除万难也想欢聚春节的。2021年9月,父亲查出肺癌,尽管通过基因检测匹配到了很有效的靶向药物,但我始终记得父亲刚得知患病时,靠在我肩头说不敢看检查报告的张皇神色,说上千万句叮咛宽慰,也比不上我回家坐镇陪他几天。云主机
确实,我用幸运和狠心为自己赚得了7天自由,陪着今后公婆一起,在深圳的新家吃吃喝喝打扑克升级,度过了一个悠闲的春节。而这也正式成为了我人生中第一次没陪着天津的老爸老妈过春节。
2
尬夸与云岳母
我有没有说错话?表现得怎么样?起初,我不善言辞的老妈,总会在跟亲家或女婿远程聊天后,找我跟我爸求表扬,殊不知她一句夸奖今后女婿很憨厚,成了我们彼此嘲笑对方傻乎乎的经典梗之一。
在互相理解宽慰的亲情下,摄影机放偏了、镜头太亮了、音频延迟时间马上会等小纰漏,都没给特定的线上会晤增添负面影响,两方双亲就在用户端应允了尖萼婚约。云主机
按照疫情情况和工作时间安排等,我们不仅已经交了婚礼场地定金,选定了婚纱,还在两方双亲正式见面前,就去领证登记了。
按照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3.76亿,我身边在大城市里工作的朋友,三年没能回家过春节的人不在少数,有人无奈延迟了婚礼,有小宝宝2岁还没见过爷爷奶奶。
2018年,我还曾经在春节返乡手记里写道,梦想拥有更加自由的日常生活,年龄越大,踏足过的国家、城市越多,越有一种正式成为a citizen of the world(世界公民)的优越感。云主机
现在再看这句话,恍如隔世。在抗疫的宏大时代背景下,个体行为与命运,总会或多或少被裹挟着向前。在舍弃国外旅拍全家福后,云岳母的小小的若非也称不上甚么事,没准还能正式成为今后日常生活里的稀有自述。
继续写作
本报记者过节:新闻视角看寻常日常生活
时间飞逝,这已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后的第三个春节。一如往年,我们在本期呈现本报记者过节的专题。如果用新闻视角去观察寻常日常生活,你会发现,周边的人物与故事会变得有趣,沉淀于小家庭里的细节往往勾连着大社会的背景。有的本报记者嫁了,决定来自两个家庭囿于疫情的用户端会议;有的本报记者家庭聚会,一盘菜里端出的是地域风俗差异;有的本报记者回村拜年,亲情的牵动来自祠堂祭拜的古老族规;有的本报记者原地过节,忆起的是禁炮令前的乡镇爆仗市。这是本报记者与读者的奇妙相会,它不是来自新闻现场,而是来自日常生活缝隙里。云主机
永恒云出品